台灣傳統社會中,最重要節日莫過於春節。在除夕夜分發壓年錢(壓歲錢)後全家人圍繞爐邊聊天,
整夜不眠,象徵一切邪厄不平都能離開,期待新的一年有好氣象、平安順利,
就稱為「守歲」,也稱「除夕守年」、「熬年」、「照虛耗」。
守歲源於南北朝,梁朝庾肩吾、徐君倩都有守歲的詩文記載,如「一夜連雙歲,五更分二年。」
守歲有兩種涵義,年長的人辭舊歲,象徵珍惜光陰;年輕人則祈求父母長壽,故除夕晚又稱「長壽夜」。
「不睡」在台灣話是「不睏」,而「睏」字諧音「困」,守歲也是靜待不困窮的新一年來到。
台灣有個小小的習俗,除夕夜領到的壓歲錢如在守歲時將它放置在枕頭下,新的一年就可以招來好財運。